文化
植物靜美,各臻其好
喜歡植物的人,大多是心有靜氣的。有些人,生來便是如此;有些人在經(jīng)歷了一些人和事,到了一定的年紀才開始喜歡的。不論先與后,只要喜歡,多多少少會沾染上植物的靜氣,別人會發(fā)現(xiàn)你的不同。
人與植物的關系很奇怪,也隨緣,有時候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非常相似,是有著親疏遠近之分的。在我所熟悉的人們中,有的人只是喜歡去看看那些植物,不論花草還是樹木,他們的喜歡,只是持有一種欣賞和旁觀的態(tài)度罷了,并不會和植物有太深的感情。會在一樹花前駐足,也會特意去看看想要看的花草或是樹木,實則是追著時節(jié)、追著大家的腳步去的。
我相信,人與植物是有緣的,就像人與人一樣。我與植物的親近感是與生俱來的,也是執(zhí)拗到無法改變的。植物與文字,成了我無法改變的愛好和習慣。當一種愛好已經(jīng)成為習慣的時候,它就融入到你的生命之中了。我慶幸自己與植物和文字的這種天然親近,仿佛自己也與植物和文字一樣,是有著滿身靜氣的。
植物與文字都是安靜的,它需要你去發(fā)現(xiàn),也需要你在與它們相處時所產(chǎn)生的感情和懂得珍惜、珍重和愛。我是喜愛給我很多快樂的植物的,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也寫過很多與植物有關的文字,雖然這些文字有些笨拙,但這些文字和文字中的植物卻是我的最愛。它們是老家河邊的柳樹、村外的烏桕、山崗上的松樹,是老家后院的紫荊、臘梅、梔子,是校園里的水杉、曇花、紫藤,是在路上經(jīng)常能看到的香樟、紫薇、馬櫻,是樓下的銀杏、石榴、端午堇,是我家陽臺上的牡丹、白蘭、木香和客廳里的瑞香、吊蘭、茉莉,這些植物總在我的身邊,它們曾經(jīng)陪伴過我,至今仍以記憶的形式,常常回到我的眼前時時給我歡喜,也時時會讓我有新的發(fā)現(xiàn)。
去年底去了一趟學校,遇上一場雪。在我最喜歡走的通往學校門口的那條林蔭道上,我有些遲疑了,我發(fā)現(xiàn)原本非常漂亮的水杉樹少了許多,而替代它們站立的是一些高大的香樟樹。平常我并不討厭香樟樹,但在那一刻,我卻不喜歡那些香樟樹,它們抹去了我對那條林蔭道的最美好的記憶,那是和青春有關的記憶。后來想想,畢業(yè)20多年了,我們已不復少年模樣,一條林蔭道在時光中走失了自己,時間改變著一切。我應該感謝那條水杉樹如列兵一樣站立的林蔭道,它給了我們青春的禮遇,也將美好的記憶留給了我們。
老家村東的那株烏桕樹太高大了,它曾經(jīng)吸引童年和少年時多少仰望的目光,可它最終經(jīng)不起時間的潮汐,在村莊搬遷的時候消失了。去年,我散步時常常從天井湖公園中間的湖堤上經(jīng)過。秋天的傍晚,在湖堤上,一抬頭看見燈光下的一樹烏桕籽如繁星,我一愣,這才是最美的那株烏桕,是我用童年和少年的目光仰望了很多年的最美的烏桕。
辛夷花開的時候,我總是非常開心,因為辛夷花開了,春天也就來了。可是,去年早春猛然間看到的兩株辛夷花開,卻讓我驚異莫名、淚流滿面。那天,我從醫(yī)院回來坐在公交車上,初春的陽光明媚,我的心里卻正是最崩潰的時刻。車過湖邊,看到窗外的兩株辛夷開了滿樹繁花,一白一紫,花開驚心,那一刻,我在淚水中不停地告訴自己:春天來了,父親的病一定會好起來。
植物靜美,各臻其好。喜歡植物,不只是喜歡植物的靜氣,更喜歡植物給予的向善向美的心,那是一切美好的開始。(章銅勝)